臺灣雲豹

台灣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英語:Formosan clouded leopard),貓科雲豹的一個亞種,為台灣特有亞種動物,是台灣本島少數的大型肉食野生動物之一,體形僅次於台灣黑熊。1862年首次被記錄在科學文獻上,由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發表。

台灣雲豹一直被視為是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台灣原住民,如魯凱族,視獵捕雲豹為一種禁忌[來源請求];魯凱族好茶部落將台灣雲豹視為他們的先祖[來源請求],而排灣族認為雲豹是獵人死去後的轉世。台灣雲豹原為棲息在中低海拔闊葉林間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土地被大量開發之後,台灣雲豹被迫遷往高山,最後的棲息地是玉山和北大武山。自80年代中期起,便無人再親眼看到野生台灣雲豹的蹤跡。經過台美生態學者合組研究團隊調查,歷經13年研究,2013年4月宣布台灣雲豹可能已經滅絕,2014年4月認定台灣雲豹已經滅絕。但在2018年有電視節目宣稱在玉山拍攝到疑似雲豹的身影,玉山管理處對此表示仍須釐清。然而,也有網友指出,畫面中的大型貓科身影其實是在非洲坦尚尼亞的喬札尼楚瓦卡灣國家公園裡的桑給巴爾豹。

© 2018 康寧專題工作室, 114-58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137號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