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

山羌(學名:Muntiacus reevesi、Reeves's muntjac),又稱羌仔、麂、麂子、黄麂。鹿科麂屬的草食性動物, 分布於華中、華南地區與臺灣。該動物屬於可食用野生動物,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獵物之一,面臨獵捕壓力。 

身長不及一米,雄性有短角而雌性僅有骨質隆起,在鹿科動物中公山羌的角並不特化,且保有其他鹿科動物所沒有的上犬齒,靠保護色及靈敏的行動來避敵,雄性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雌性則在額前有盾型班塊,白色的腹部以及尾巴下方的白色也是主要特徵,叫聲似犬吠。

山羌自然分布於華中、華南地區與臺灣,另外也有人為引入的族群分布於日本(房總半島、伊豆大島)及英國(德比郡以南)等地;由低海拔到海拔3,000公尺都有分布,從闊葉林及水源處也可找到牠們。 

山羌多數獨居,其領域幾乎不會重疊,於一隻雄性的領域中可能會有三、四隻一齊的雌性。 

山羌雌性大約五個月才性成熟,開始排卵,排卵間隔約14天,每胎生一隻,懷孕期七至八個月,生產後三至四天便可再受孕,不受哺乳影響,因此牠們全年均可連續繁殖。雌性懷孕會形成集體的大量懷孕週期,幼仔多數同期出生,與一般草食性動物的年週期繁殖不同。雄性山羌則約九個月達到性成熟,在換角期間仍具製造精子的生殖力,不同於一般鹿科動物。 

© 2018 康寧專題工作室, 114-58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137號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