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台灣鯪鯉)

台灣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又稱台灣鯪鯉、悶仔、土龜,是一種身上覆有鱗片的哺乳動物。該物種為穿山甲屬中華穿山甲的一個亞種,也是台灣的一個特有亞種。目前,因棲地流失及人類過度捕食等因素,該物種已瀕臨絕滅。 

台灣穿山甲的前爪很大因此很有力,非常適合爬樹,但後腳因爪較小而不適於抓住樹幹,所以牠們會用尾巴代替後腳,用尾部的鱗片插入樹幹,因此不易滑落。身體以螺旋的方式向上攀爬,在樹枝則可倒掛,向下則以頭上腳下的方式倒退爬行。台灣穿山甲以舉尾蟻和白蟻為食,台灣穿山甲會用前爪挖開蟻巢,使螞蟻逃出,再用長舌頭舔食。[5]台灣穿山甲的舌頭具有有黏性的唾液,可以沾黏食物後再送進口中。當台灣穿山甲遇到危險時,會縮成球狀,讓掠食者沒辦法下手。 

全長75~95公分,體重約3~6.5公斤。全身布滿鱗甲 ,在台灣的高還海把處。

在山坡上斜著挖地洞,洞口深度較淺,因此較容易見到洞底,洞口常堆著挖出來的廢土。覓食洞穴常在枯樹附近,可做為臨時休息或避敵之處。

洞口多在陡直山坡,周圍遮蔽少、排水佳,洞口深度較淺深,是長久居住的地洞。

食物不能吃得太細緻,易有消化潰瘍出血症狀。台灣穿山甲因對自然生態系統依賴極大而難以適應人類圈養環境 

© 2018 康寧專題工作室, 114-58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137號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